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上,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报告了《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的精彩内容,会后本刊特邀朱刚教授进行深入分享。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筛查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并根据患者特征进行精准治疗及康复支持,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并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上,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报告了《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的精彩内容,会后本刊特邀朱刚教授进行深入分享。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当前的前列腺癌治疗提倡个体化。结合临床经验,如何看待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等技术对于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
朱刚教授:首先,十分感谢肿瘤瞭望-泌尿时讯频道进行的采访。我来自北京和睦家医院,并且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探讨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这一话题。
在肿瘤治疗领域,我们确实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对于外科医生及患者而言,过去可能认为只要能够成功完成手术并切除肿瘤就已经足够满意。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理论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不仅要求通过手术“彻底治愈”疾病,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前列腺癌手术而言,尿控功能和男性勃起功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关于之前提到的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家族史的患者来说,进行BRCA1/2等特定基因突变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发现,在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前列腺癌病例中,特别是BRCA2基因突变较为常见。因此,对于存在相关家族史的人群,我们强烈建议其男性成员考虑接受BRCA1/2基因检测,这对于提高早期发现率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至于液体活检,目前仍在进行研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如何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整合康复计划?
朱刚教授:在肿瘤治疗领域,康复理念的应用正逐渐受到重视。以往,康复主要应用于骨科手术后的恢复过程;而现在我们认识到,在整个肿瘤治疗流程中,包括从诊断、治疗到恢复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融入康复的理念。康复涉及多个方面,如心理康复、营养支持、运动医学以及中医等多学科的综合参与。
特别是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从初次确诊到完成治疗再到后期恢复,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会经历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变得尤为重要。此外,虽然医生对手术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了解手术目的、可能遇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尿控功能和勃起功能等预期结果同样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缓解他们的不安感并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鉴于当前医疗机构中医生工作繁忙等现状,很难保证每位患者都能获得充足的咨询时间。为此,我们在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患教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包括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在内的九种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提供了多项信息。通过阅读这本手册,患者不仅能够加深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理解,还能学习如何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建议患者将自己关心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与医生交流时提出,以便于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就围术期的患者康复而言,我们提倡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来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在饮食安排上,传统做法要求患者在术前长时间禁食(通常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甚至因为手术排期,患者需要等到第二天下午);但现代观点认为,除非有特殊禁忌症存在,否则可以在手术前6小时适量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淀粉类食物等);而在术前2小时则允许饮用清水甚至含糖饮料。这些调整旨在减少不必要的饥饿感,减轻身体负担。
至于性功能恢复方面,使用低剂量PDE-5抑制剂已被证实可以帮助部分男性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勃起能力。而对于尿失禁问题,除了依赖于高水平的手术技巧外,还可以通过实施盆底肌肉锻炼来进行辅助治疗——具体方法是每天3次,每次重复10遍提肛动作,每次持续1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研究表明,坚持这样的训练计划有助于加快尿控功能的恢复速度。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在临床实践中,对于mHSPC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您有哪些建议?
朱刚教授:针对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国际上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此类患者,通常采用标准雄激素剥夺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手段,这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去势(如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手术去势(双侧睾丸切除术),并结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这些综合治疗方案已被广泛认可。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化疗也是一种可选方案,特别是多西他赛等药物的应用,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尤其是肿瘤转移程度各异,因此最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此,强烈建议患者寻求泌尿外科或泌尿系统肿瘤医生的意见,以获得最适合个人状况的最佳治疗计划。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上述治疗方法可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增加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推荐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定期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具体操作简便易行——每日一片复合制剂即可有效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几率。因此,请广大患者朋友务必重视这一环节,确保自身骨骼强度维持在良好状态。
04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对于疾病的终末阶段的mCRPC患者,如何选择最佳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延缓疾病进展?
朱刚教授: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指尽管已通过外科或药物方法实现去势,使体内睾酮水平降至极低(通常低于50 ng/dL),但肿瘤仍然持续进展的一种疾病状态。这种情况下的肿瘤对传统去势疗法不再敏感,故也称为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面对mCRPC时,不应停止去势治疗。所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包括新型抗雄激素药物的应用以及化疗等,均建立在持续去势治疗的基础上。因此,患者必须继续接受原有的去势治疗,无论是注射还是口服形式。
针对mCRPC,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创新疗法。例如,达罗他胺和阿帕他胺等新一代抗雄激素药物,被证明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延缓病情进展。此外,曾经认为对前列腺癌无效的化疗,现在也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药物如多西他赛和卡巴他赛能够显著改善预后,不仅有助于控制肿瘤生长,还能缓解由疾病引起的症状。对于出现骨转移导致严重疼痛的患者,使用钙补充剂及其他保护骨骼健康的药品是常规方案之一。另外,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比如镥177药物,在国际上的研究显示其可以有效减轻骨痛并减慢疾病进程。
当疾病进入晚期阶段且难以治愈时,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此时,提供专业的缓和医疗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度过最后时光,尽可能减少身体不适感,增强生命体验的质量。总之,无论处于哪个治疗阶段,维护患者的尊严、减轻痛苦及提供全面的支持都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刚教授
和睦家医疗北京区副医疗总监,大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博士
国之名医、中国泌尿肿瘤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CACA-GUHR)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UO)副主任委员
亚洲泌尿外科机器人学会(ARUS)科学委员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及机器人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癌指南编委
EAU-ICUD肾癌、前列腺癌指南编委
NCCN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亚洲共识编委
Robotic Urologic Surgery分篇主编
发表专业论文107篇,其中SCI文章22篇。主编及参编专著22本,其中英文专著8本。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34年。在国内外接受过良好临床理论与技能培训。专业方向为泌尿外科肿瘤学,前列腺疾病,微创外科治疗及内镜手术和其他泌尿外科常规诊治。擅长机器人手术、标准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及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