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5%-10%的乳腺肿瘤患者携带癌症易感基因胚系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其中BRCA1和BRCA2突变最为常见。在日前举办的第1届中-法乳腺癌青年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介绍了“BRCA突变临床治疗策略”。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宋传贵教授,请他就BRCA 1/2突变人群是否应进行预防性乳房切除、未达pCR的TNBC患者后续辅助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大约5%-10%的乳腺肿瘤患者携带癌症易感基因胚系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其中BRCA1和BRCA2突变最为常见。在日前举办的第1届中-法乳腺癌青年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介绍了“BRCA突变临床治疗策略”。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宋传贵教授,请他就BRCA 1/2突变人群是否应进行预防性乳房切除、未达pCR的TNBC患者后续辅助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对于存在BRCA 1/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人群,您是否会建议其为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而进行预防性乳房切除术?
宋传贵教授:目前,在乳腺癌患者中,我们观察到部分患者携带BRCA 1/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针对此类人群,需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尤其是在遗传咨询方面。对于患者的治疗策略,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进行保留乳房手术,如何在评估患者对侧乳腺癌风险基础上进行对侧乳房预防性切除(CPM)。
关于CPM,国际上已有充分讨论,相关证据逐渐完善。既往数据显示,CPM可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风险,但对总生存期(OS)的改善尚未明确。既往研究结果提示,CPM并未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OS。然而,2024年SABCS大会上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携带BRCA 1/2突变且年龄<40岁的年轻女性,预防性手术切除(包括卵巢及输卵管切除)不仅能降低局部复发率,还可明显患者的提高生存率。
目前,国内CPM的临床应用还会受到伦理审查、技术备案等限制。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在预防性切除基础上,充分保证患者术后的整形修复。当前重建技术(如假体植入、腔镜辅助)已能较好恢复患者的乳房外观。因此,对于BRCA 1/2突变患者是否行CPM,我认为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但应基于充分的风险评估、知情同意及多学科协作,同时审慎考虑,避免盲目扩大适应证,就像在乳腺癌手术中优先选择保留乳房手术,而不是一味的选择乳房重建。
02
《肿瘤瞭望》:对于存在BRCA 1/2突变且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请结合当前进展谈谈其后续辅助治疗策略您更推荐什么方案?
宋传贵教授:对于肿瘤直径≥2cm或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TNBC患者,我会优先推荐新辅助治疗以争取pCR或保乳/保腋窝的机会。然而,目前仍有约50%患者即使联合免疫治疗仍无法达到pCR(non-pCR)。
对于non-pCR患者,目前常规推荐卡培他滨进行强化治疗,但我们需要考虑,如果患者存在BRCA 1/2突变,到底是用卡培他滨强化,还是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强化?二者序贯或者联合?以及新辅助治疗期间采用免疫治疗之后,辅助阶段继续采用免疫治疗,如何与PARP抑制剂或卡培他滨进行序贯或者联合?目前在这方面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过当前共识越来越强调“有靶打靶”,即针对BRCA 1/2突变的患者,更推荐选择奥拉帕利。
基于OlympiA研究,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如果未达pCR,奥拉帕利能够改善患者整体预后,辅助阶段继续应用免疫治疗时,PARP抑制剂可能优于卡培他滨。如果二者同步使用,需要考虑毒性叠加的问题。
03
《肿瘤瞭望》: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作为外科医生,您会如何向公众科普BRCA1/2突变相关知识,以及针对携带BRCA1/2突变但尚未患癌的人群,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您认为应重点强调哪些临床治疗策略或预防措施,以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意识和应对能力呢?
宋传贵教授: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对于携带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健康人群,所谓的“科学”尤其重要。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确实会显著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所以对健康人群来说,如何评估自己未来的患病风险,特别是已经确认携带突变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健康人检测出携带BRCA1/2基因突变,就必须进行早期筛查,甚至可以从25岁就开始。临床上特别推荐使用包括磁共振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做BRCA基因突变检测?首先要考虑家族史。如果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或者二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卵巢癌,或者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高级别前列腺癌,甚至两个以上的胰腺癌病例,这都提示其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类人群必须进行遗传咨询,并建议做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检测,这对后续的预防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目前这类基因突变检测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已经能够常规开展,也为这些人群进行检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宋传贵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乳腺肿瘤学科带头人/乳腺肿瘤诊治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肿瘤学组成员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