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暸望: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也好,“帆船之都”也罢,都只能算是青岛的一个轮廓。一座城市需要蓬勃的气息,人有没有活力,有没有精神,站在医疗从业者的角度,看医院就够了。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王海波教授
不久前,《肿瘤瞭望》前方记者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海波教授进行了专访,王教授介绍了他所在单位的学科发展情况。由小见大,或许这就是青岛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缩影。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
王海波教授:大概在6~7年前,我开始对乳腺癌的治疗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从疾病角度,乳腺癌治疗应该选择专病专治+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专病专治强调专科性和专业性,多学科协作则形式多样,各学科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我认为理想的模式应该在此诊疗框架基础上,将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整形美容、综合治疗及身体康复等领域结合成为一体,也就是达到乳腺癌全程管理。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基础上,2012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中德合作乳腺病诊疗中心成立,这也是由山东省卫计委和德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的大型专病中心。经过几年的打磨和锤炼,我们中心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配置最为完善的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之一。
中心下设科室包括乳腺影像科,进行早期诊断;乳腺外科,常规手术治疗;乳腺整形美容科,与外科结合,不仅使肿瘤切除干净,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同时也考虑到患者对乳房美观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乳腺肿瘤内科的加入,使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形成统一框架,即使患者后续出现复发转移,也能得到规范治疗;康复科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心理康复和身体康复,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的同时,加速疾病或治疗引起的身体损伤恢复正常。
目前中心开放床位约100张左右,每天门诊量400~500人,2016年全年乳腺癌手术量达到1800例,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对于乳腺疾病的治疗,患者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中心现阶段只完成了我们的初步设想,理想中的乳腺疾病中心应该进一步与其他相关科室深入合作,以国际标准,结合青岛特色,通过专病专治+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使患者在乳腺中心可以享受到检查、诊断、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指导等“一条龙”优质服务,实现早诊、早治、早痊愈。
医保与乳腺癌治疗
王海波教授:医保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人社部发布的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纳入多个乳腺癌药物,令人鼓舞。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许多乳腺癌药物在青岛率先进入大病救助医保体系,例如曲妥珠单抗和氟维司群,属全国前列。但降价不能一降了之,最终还是要应于患者,因此后续还要注意两方面问题:首先,做好临床医生的培训工作,加强规范化治疗理念。其次,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如果条件允许能够接受降价后的药物治疗,应该向患者交代清楚获益与风险。
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进入医保,在国家优惠政策下,医生也要跟上时代脚步,针对不同病情“量体裁衣”合理用药,造福患者。
专家简介
王海波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分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青岛市医学会乳腺专业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