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SOFT和TEXT等研究表明年轻高危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从OFS+AI中获益,你是否同意以此作为标准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文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丽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等专家在第五届全国乳腺癌中青年专家论坛上展开了热烈讨论。《肿瘤瞭望》整理如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左起:陈文艳 朱丽 袁芃 李曼)
主持人介绍
袁芃教授:今天会议中对“年轻高危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OFS+AI是否已经为标准治疗”进行了辩论。正方(OFS+AI是标准治疗)代表为陈文艳教授,反方(OFS+AI不是标准治疗)代表为朱丽教授。首先请双方对其观点进行介绍。
正方陈述
陈文艳教授:我的观点是年轻高危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OFS+AI已经成为辅助内分泌的标准治疗。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经过以往标准的TAM治疗后,出现了让人遗憾的复发或转移。这对我们临床医生提出了亟需解决的治疗需求,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可以采用强度更高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来降低复发转移概率。
TEXT和SOFT研究结果明确提示,对年轻高危的早期乳腺癌患者OFS+AI治疗可以得到临床获益。国内外各大指南,如NCCN和ASCO指南、St.Gallen专家共识、以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指南和中国早期乳腺癌OF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均等对此均提出,OFS+AI对年轻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作为推荐治疗。
反方陈述
朱丽教授:正方观点看似无懈可击,若仔细深挖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仍可见其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关于“年轻”的定义尚待商榷。SOFT和TEXT研究在35岁以下的亚组中可见OFS+AI或OFS+TAM结果优于TAM单药治疗。而BCY3(年轻乳腺癌国际共识)中对年轻乳腺癌的划分为40岁以下,与临床实践中符合。可见年轻乳腺癌的年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
其次所谓高危因素,除了年龄、肿瘤负荷、淋巴结大小等之外,还应包括肿瘤生物学活性。TEXT和SOFT研究入组病人中HER2阳性者比例较低,STEPP分析中也并未将HER2阳性患者纳入复合风险分层中。对于HR+/HER2+的患者是否可从OFS+AI治疗中获益仍不明确。
第三方面是关于激素受体阳性的判定。ASCO/CAP将 ER>1%判定为阳性。众所周知,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越高,越能从OFS+AI的强化内分泌治疗中获益。SOFT和TEXT研究中超过96%的患者为ER强表达(>50%),因此STEPP分析将ER强表达作为对照,其所得到的复发风险复合评分却是矛盾的,即理论上说分数越低者越可从OFS+AI中获益。
再者是OFS+AI的强化内分泌治疗可明显增加药物副反应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从而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虽然OFS+AI具有一定的临床循证医学数据支持部分患者可从中获益,但仍需认真地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筛选。毕竟如此强化的内分泌治疗可增加患者不良事件风险及经济负担。
讨论嘉宾
李曼教授:从双方的讨论中可见,无论是循证医学数据、亦或各自的临床实践经验,都有支持OFS+AI作为年轻高危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标准内分泌治疗方案的依据。虽然SOFT研究在总体人群中没有看到获益,但是5年OFS+AI和OFS+TAM治疗在35岁以下年轻患者无病生存率较TAM单药的绝对获益分别达15.7%和11.2%,且入组患者均为HER2高表达(ER/PR≥50%)的获益更明显,提示OFS+AI治疗需要考虑患者年龄、HER2表达水平等相关因素。
主持人总结
袁芃教授:今天下午的辩论气氛非常激烈。此番讨论的目的并非在正反方中一决高低,而是希望通过双方的辩论及与会者的讨论,从中找到对此命题更深刻和充分的理解。在辩论中大家已达成的共识是:OFS+AI可使一部分年轻高危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获益;但仍需对此类患者进行分层筛选,即对“年轻乳腺癌”和“高危风险”等做尽量明确的定义,以实现更确切的临床获益。
辩论前投票结果
辩论后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