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胃肠道癌症研讨会于1月15-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举行,来自全世界的癌症研究科学家及临床专家济济一堂,分享与交流关于胃肠道癌症方面的最新进展。关于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的最新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观念,针对于此,《肿瘤瞭望》在会议现场对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Raghu Kalluri博士进行了专访。现特将重点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癌症细胞“狡黠多变”
Kalluri博士认为,癌症的变化速度可能超乎想象,甚至可以“小时”来衡量。肿瘤和癌症细胞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并非所有癌症细胞都行为一致。癌症细胞也要适者生存,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为了生存而各显神通,发展演化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机制。癌症细胞简直就像“百变星君”,即便我们采用一种治疗策略将其主要发病机制成功拦截,好像已经治愈了它时,但停止治疗之后,原本深藏不露的其他发病机制重新“上位”,最终导致癌症再度卷土重来。
他指出正是癌症细胞的这种特性为我们了解和治疗癌症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变化之快之多,我们很难判断其最初的真正表现是什么。虽然基因组研究为我们做出治疗决定提供了很多有益信息,但关于对癌症细胞变化的监测频率问题目前并无明确答案。每个月、每周、还是多久监测一次?这仍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
新研究“化敌为友”:胰腺癌间质和成纤维细胞原来有益于对抗癌症
在以往的观念中,纤维组织会促使胰腺癌恶化,但Kalluri博士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成纤维细胞和胶原间质分子实际上对组织损伤起着保护作用,可减慢肿瘤进展和转移。Kalluri博士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认为这种保护作用在损伤的极早期阶段便已存在,例如对患者而言可能发生于20年前。这实际上也是机体在遭受损伤之后做出的正常反应。当机体防御系统检测到受损细胞时,首先会试图去除损伤细胞、修复受损区域,即便失败,机体防御系统也会退而求其次,通过纤维化反应尝试将损伤区域局限起来,从而控制和防止其扩展。但当这种损伤逐渐演变为侵袭性癌症之时,病理学家在癌组织中自然也会观察到这种纤维组织,便假设其与癌细胞一样属于坏细胞。以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正是因为当时的知识还不足以让我们抱着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癌症细胞。
Kalluri博士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癌症进程一旦启动,就像一辆刹车性能差的汽车。虽然不能彻底战胜癌症,但如果没有这些纤维细胞和间质组织的持续抵抗,癌症进展速度将会更快,就像完全没有刹车的汽车一样。我相信机体也会尽其所能地保护自己,至少在成纤维细胞和间质分子上表现得如此”。
当然,这项新发现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可能颠覆传统的癌症认知和治疗策略。他认为必须对关于癌症的假设进行重新审视,分清楚哪些细胞发挥着保护性作用,而哪些细胞会促进癌症生长和转移,一旦弄混将导致疾病加速恶化。我们要相信即使已发展至疾病终末期,机体也会做出有用的应对措施来尽量延缓病情进展。
以胰腺癌为例,以前认为治疗时应去除这些纤维组织,现在看来这并非良策。但在这种保护性反应中,是否所有间质细胞都是有益的?这点尚需进一步仔细鉴别,只有当我们真正区别出那些完全被癌症细胞所控制并依赖的坏细胞后,才能制定出将其去除的治疗策略;而那些并不为癌症细胞所依赖的、可能有用的细胞则继续保留。这也是Kalluri博士等科学家未来5年的研究方向,他对此方面的进展充满信心。
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降低癌症细胞侵袭性?
既然微环境在癌症细胞侵袭转移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从理论上来说,通过改变微环境来降低癌细胞侵袭性是相当可能的。Kalluri博士认为,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微环境本身会导致癌细胞侵袭。癌细胞要发生侵袭必须先穿过正常组织,正常组织因此受损而引发了某些反应,例如生长因子,而这正好又是癌细胞所需要的,表面看来这让癌细胞占了上风。但从进化角度来看,机体肯定不会就此坐以待毙,而是通过重建保护性机制来限制损伤进一步发展。相互斗争的结果就是,很多早期损伤并不会很快就进展为致命性癌症,尽管这是一场必败之战,但机体的努力至少可使其延缓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