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指南中青年专家巡讲——武汉站于4月23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指南中青年专家巡讲——武汉站于4月23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在名誉主席黄韬教授、程晶教授,飞行主席郝春芳教授和云端主席余科达教授,特邀主席吴新红教授、李兴睿教授、姚峰教授,执行主席赵艳霞教授组成的大会主席团带领下,上半场与会专家就CBCS指南内容进行了解读和讨论,下半场各位专家学者就各亚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病例讨论与分享。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在大会执行主席赵艳霞教授的主持下,主席团专家陆续发表了开场致辞。赵艳霞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主要是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进行解读,共同研讨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推动肿瘤的精准化治疗。希望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让乳腺领域专家同道在诊疗中获得新的思路,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名誉主席黄韬教授和程晶教授表示,当前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新发病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如今,中青年专家已成为临床科研等领域的主力军,希望本次会议通过他们对指南的讲解,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指南相关内容,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
飞行主席郝春芳教授表示,武汉作为学术重地,有多位专家参与到指南巡讲中,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云端主席余科达教授表示,抗疫与抗击乳腺癌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整合资源、借鉴经验、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治疗。
.png)
上半场——规范统一,指南先行
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吴新红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带来了“CBCS指南之HR+&HER2+的解救治疗”的讲课,他在讲课中首先介绍了CBCS指南中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人群区分标准,并将其按照既往是否经过曲妥珠单抗的治疗进行了划分,随后分别给出了一线、二线和二线后治疗策略,并介绍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及考量因素。最后,晁腾飞教授又对指南之外的探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HR+&HER2+的解救治疗既要考虑抗HER2治疗的强化,又要了考虑内分泌治疗的强化。SYSUCC-002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中国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获益的相关数据,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研究关注这一人群,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的主持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黄自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治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唐牧教授就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体会、相关研究方向以及抗HER2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中的困惑、患者耐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李治教授表示,当前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可选的治疗药物众多,如何进行更好药物选择及配伍是我们今后进行精准治疗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药物使用的时间及顺序也是应该进行探索的方向。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兴睿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谢琳卡教授带来“CBCS指南之TNBC辅助和解救治疗”的报告。她首先对TNBC乳腺癌患者的分型进行了介绍,随后根据患者的风险度分层,对指南中TNBC患者的辅助化疗(初始治疗、后续强化治疗)、新辅助化疗、解救治疗策略及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讲解。最后,谢琳卡教授总结道,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目前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疗效的空间,在TNBC患者中应优化治疗结果(铂敏感人群),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机以及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方案应及时进行调整。
.png)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当前没有统一的诊疗标准,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惑。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薛妍教授的主持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候晋轩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金立亭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林伟教授共同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热点问题及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阶段的优选化疗方案、BRCA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经验分享。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姚峰教授的主持下,湖北省肿瘤医院钟伟教授带来了“HER2阳性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诊疗进展”的讲课,在讲课中他提到,随着大分子单抗、TKI等抗HER2治疗的出现,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改善,但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在逐渐减少,新型ADC药物DS-8201的出现改写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也使得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看到了更多生存希望,此外,DS-8201在脑转移和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中也有较好的疗效。因此,2021 ESMO指南、2022 NCCN/ABC6/CSCO 等多项指南推荐DS-8201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优选方案。最后,钟伟教授总结:技术的进步为ADC疗法带来了翻天地覆的变化,ADC药物的出现点亮了癌症治疗的未来。
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易文君教授的主持下,湖北省肿瘤医院程洪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易鹏飞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海教授共同就HER2阳性乳腺癌当前的治疗格局及ADC药物为患者带来的获益进行了讨论。
下半场——个体化与规范化并行
在下半场的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将就各种亚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病例讨论与分享。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王越华教授的引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婷教授分享了“一例HR+转三阴晚期乳腺癌病例”。
在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张少华教授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藜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鹏教授共同就该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了讨论。张少华教授认为,对于初诊时分期较早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进行骨扫描等多种检查,以防早期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对于应用CDK4/6抑制剂的患者,也要警惕其出现间质性肺炎。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春萍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逯翀教授分享了“TNBC早期乳腺癌患者诊疗的病例”。
.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带领武汉市第一医院钟敏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廖立秋教授、长江航运总医院张浩中教授共同就TNBC患者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廖立秋教授认为,对于初诊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是采用手术还是化疗进行局部控制,当前临床中还存在一定争议。目前来看,手术+化疗进行局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强。临床对于手术时机及手术范围的考虑也应进行个体化的考虑。
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张胜初教授的主持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娟娟教授带来了“HER2+晚期乳腺癌的病例分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与湖北省肿瘤医院郑红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熊杰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雯教授就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了讨论。郑红梅教授认为,病例中患者之所以从最初的ER-转化为ER+,可能由于肿瘤本身的异质性,也有可能是患者既往经受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出现了变异,这种状况在临床治疗中是很常见的。
会议最后,执行主席赵艳霞教授和飞行主席郝春芳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们表示很荣幸能与各位专家一起就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进行讨论,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参与本次活动,期待今后大家能于线下相聚。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