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全国CACA淋巴细胞肿瘤学组会]糜坚青教授:CAR-T治疗,一场疗效与安全性的“博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1/3 14:41:20  浏览量:2346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目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在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上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在刚刚结束的第5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CAR-T治疗相关的研究再次成为会议的热点议题之一。2017年12月22日-24日,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CACA淋巴细胞肿瘤学组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上,《肿瘤瞭望》极为荣幸地采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糜坚青教授,并带来了CAR-T在淋系恶性血液肿瘤中的最新进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糜坚青教授
 
《肿瘤瞭望》:第59届ASH年会刚刚结束,能否请您谈一谈CAR-T治疗在淋系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其安全性又如何?

糜坚青教授:在本届ASH会议上,CAR-T治疗在血液恶性肿瘤领域再次掀起了研究热潮,国内外众多医学中心均在积极开展CAR-T研究,其研究领域分别覆盖到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多发性骨髓瘤(MM)、霍奇金淋巴瘤(HL)、慢淋(CLL)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由于开展的研究数量较多,故而CAR-T治疗的毒副作用及安全性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肿瘤瞭望》:CAR-T治疗的疗效是否与其毒副作用呈正相关?哪些患者是CRS和CRES的高风险人群?
 
糜坚青教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我们医学中心的经验来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与CAR-T的疗效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并不是完全正相关。例如:部分患者的CRS程度严重,但其实际疗效却并不十分满意。反之,若CRS程度轻微,亦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此外,CAR-T细胞相关脑综合征(CRES)并不一定出现于CAR-T治疗中,2017年9月19日在Nature Reviews上发表的指南认为:当CAR-T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脑部症状,此时需要引起警惕,其CRES的发生可能与CAR-T产品相关,而颅内残留的肿瘤细胞也可能诱发CRES的发生。总之,随着CAR-T研究的不断开展,CRS和CRES相关的问题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肿瘤瞭望》:今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发了一套系统性治疗CAR-T毒副作用的框架指南,能否请您谈一谈该指南的价值?
 
糜坚青教授:首先,我认为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发的这套指南极具临床意义及价值。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综合了国际上绝大部分医学中心的CAR-T治疗的相关研究,对其CAR-T治疗中的死亡患者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套系统性治疗CAR-T毒副作用的指南。总之,这是一项极具临床指导价值的指南。
 
《肿瘤瞭望》:IL-6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是否会影响CAR-T治疗的疗效?

糜坚青教授:结合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以及我们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IL-6抑制剂的应用并不会导致CAR-T治疗的疗效。我们中心共进行了5例多发性骨髓瘤(MM)的CAR-T治疗,5例MM患者均采用IL-6抑制剂治疗,但研究结果显示:其CAR-T治疗疗效并不受影响,其中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1例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另2例患者逐渐从部分缓解(PR)向VGPR转变。此外,Nature杂志上的相关研究也认为IL-6抑制剂的应用并不影响CAR-T的疗效。与此不同的是,激素治疗会较明显地抑制CAR-T细胞的功能,因此肯定会影响到CAR-T治疗的疗效。但是激素治疗在抑制CRS风暴、维持CAR-T治疗的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医师在病人出现严重CRS或CRES的时候,根据分级评估的结果,会给予不同的剂量进行相应的治疗。
 
专家简介
 
糜坚青 
 
瑞金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法文班(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于法国Joseph Fourier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任上海抗癌协会理事、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卫生部临床途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等。具有连续十年海外临床工作经验,在法国先后担任进修医师、外籍住院医师、血液专科医师(5年)。2006年在陈竺、王振义及陈赛娟三位院士的邀请下,作为临床人才引进回到瑞金医院血液科及上海血液研究所工作。目前在《Leukemia》《PNAS》《Blood》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糜坚青淋巴细胞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