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ALK风云录︱于壮教授谈精准治疗“慢病”管理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7/19 10:44:34  浏览量:1560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EGFR和ALK等驱动基因的发现不仅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实现了分型变革,也促进单一治疗模式的改变。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分层治疗时代,靶向治疗是分层诊疗最典型最有价值的体现,《肿瘤瞭望》特别邀请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于壮教授谈谈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疾病全程管理发展趋势,进而延长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使肺癌变成了可治可控的慢性病。

《肿瘤瞭望》:环顾目前NSCLC的药物综合治疗,靶向药物更新换代,免疫治疗横空出世,您认为NSCLC精准治疗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于壮教授: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非常快,已经真正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也是第一位。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基础科学家对此均非常重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高危人群,比如45岁以上的重度吸烟者当中,体检逐渐普及。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和病人早期发现的增加,有许多早期肺癌病人可以通过胸外科手术得以根治。但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仍有70%-75%的病人一经发现即是晚期肺癌。对这部分病人而言,十多年前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但从2000年开始,IPASS试验宣告了靶向时代的到来。随着后面各种靶点的不断发现,各种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肺癌的治疗真正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
 
《肿瘤瞭望》:靶向治疗是分层诊疗最典型最有价值的体现,针对EGFR、C-MET、ALK等不同突变基因靶向治疗的精准分层,请您为我们谈谈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靶向治疗将朝着怎样的路线发展。
 
于壮教授:目前我们对肺癌细胞基因突变的认识不断加深。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学者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突变基因靶点,不断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晚期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病人,有约40%为EGFR突变阳性,除此之外,有5%-7%的ALK突变阳性,以及约1%的ROS-1以及更少数的C-MET等。既往仅推荐对晚期肺癌病人作EGFR检测,但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做一个整体的基因突变检测,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基因突变位点。基因突变的病人对靶向治疗更敏感,可通过靶向治疗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通过一代、二代ALK抑制剂治疗的全程管理,病人的生存时间甚至能超过90个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肿瘤瞭望》:塞瑞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从上市到进入医保,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提高的同时,可及性也大大改善,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是否将全面进入慢病时代?
 
于壮教授:在二代ALK抑制剂没有上市时,一线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后,若疾病进展,可选用的二线治疗方案只有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疾病稳定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无法令人满意。随着塞瑞替尼等一系列新的ALK抑制剂上市,我们的可选药物更多。可以一线选择塞瑞替尼,使病人的稳定时间更长。若一线选择克唑替尼治疗后,病人出现进展,尤其是针对脑转移的病人,二线选择塞瑞替尼,疾病稳定时间比选用化疗更长。前面提到法国的研究数据显示,病人通过一线、二线靶向药物的治疗,生存时间可达到将近90个月。这对于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实现真正进入慢病管理的时代了。
 
《肿瘤瞭望》:目前在ALK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方面,化疗及免疫治疗均有尝试。请您谈谈ALK抑制剂联合用药的进展,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全程管理。
 
于壮教授:肿瘤细胞的特性有血管增殖、凋亡抑制、免疫逃逸等,这意味着肿瘤的治疗应该是整体的、多角度的联合用药。对ALK基因突变阳性的病人,如何通过塞瑞替尼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能让病人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生活质量更高,无病生存的维持时间更长,我认为可以从联合治疗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比如塞瑞替尼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以及耐药以后如何联合化疗,都是今后探索的方向。我相信随着用药经验的增加,治疗全程管理经验的丰富,后续的多角度多途径的治疗方案会日趋成熟。
 
专家简介
 
于壮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山东省医学会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副主委
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临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