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2014]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是否要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4/12/15 19:50:26  浏览量:2487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浸润性小叶癌(ILC)是乳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因为乳腺小叶癌仅占乳腺癌所有病例的5%~10%,因此致力于IDC和ILC区别治疗的研究很少。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者在分子特点和治疗反应方面存在差异。

  浸润性小叶癌(ILC)是乳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因为乳腺小叶癌仅占乳腺癌所有病例的5%~10%,因此致力于IDC和ILC区别治疗的研究很少。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者在分子特点和治疗反应方面存在差异。

  Giovanni Ciriello博士研究了ILC的肿瘤发病机制,以及与IDC的区别。Ciriello博士发现83%的ILC是管腔A型乳腺癌,ILC有一些特定的分子表征,如的CDH1基因失活,FOXA1突变, GATA3突变缺乏、PTEN基因失活。此外,他还发现相比管腔A类的IDC,管腔A型的ILC增加RTK/ AKT活化。这就打开了采用AKT抑制剂治疗ILC的大门。

  Michael Knauer博士根据“奥地利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研究组的ABCSG-8试验”的数据,指出ILC与IDC在治疗方面的差异。ABCSG-8是一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N=3.714),试验名称为“相比他莫昔芬(TAM),阿那曲唑(ANA)治疗乳腺小叶癌生存期优势”。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乳腺癌病理亚型(导管癌和小叶癌)在辅助TAM和ANA治疗中的获益差异。

  ABCSG-8试验的受试者为激素受体(HR)阳性、低中风险(1、2级)、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受试者的组织性分型为导管癌和小叶癌。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内分泌治疗组:5年TAM组、2年TAM+3年ANA组(每个内分泌治疗组分成导管癌和小叶癌两个亚组)。该研究对二组的OS和DFS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涉及内分泌治疗、组织学、协变量(如年龄、T分期、N-分期、分级、ER、PR)。对于时间-事件分析,起点为患者随机后两年后,即试验组的治疗从TAM变为ANA,分析总时间为3年。

  ABCSG-8试验3年随访的初步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学分型(导管癌和小叶癌)未显著影响治疗效果。研究比较了ANA和TAM两组的治疗对OS的影响,对ILC(OS,HR=0.24,95%CI:0.08-0.70,N=694)和IDC(OS,HR=1.08,95%CI:0.75-1.58,N=2.739)采取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其OS受益显示出差异影响。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IDC(HR=0.23,95%CI:0.08-0.68)和IDC(HR=1.02,95%CI:0.70-1.49)采取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的OS获益,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和组织学病理组织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IDC,年龄、T分期和N分期可显著影响生存率,而ILC没有其他可显著影响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因素。

  ABCSG-8研究发现,ANA治疗的导管癌患者的DFS 和OS显著提高,但是ANA治疗小叶癌患者的DFS和OS没有显著提高。3年随访显示只有小叶癌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11年随访没有发现不同类型的导管癌治疗效果有何不同。而不同类型的小叶癌治疗效果差异较大(HR=0.56),相比TAM,只有管腔B型的小叶癌患者在ANA治疗中显著获益,ANA治疗延长了管腔B型小叶癌患者的DFS(HR=0.35)和OS(HR=0.32)。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浸润性小叶癌SABCS浸润性导管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