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及其处理
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并发症包括:贫血、肾脏受损、骨破坏和感染。
贫血是M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为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释放许多抑制骨髓造血的因子,抑制红细胞生成,这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患者肾功不全,EPO产生不足而导致继发贫血。所以,MM贫血主要与MM和肾功不全有关,最主要的还是MM本身所致,针对贫血主要是治疗原发病,MM治疗缓解后血红蛋白自然就会升至正常;当然有些患者骨髓功能因骨髓瘤而受损较重,即便MM控制的很好,血红蛋白也不能升至正常,这种患者可适当给予EPO,以改善贫血。
第二个常见的并发症是骨破坏,80%以上的患者疾病过程中存在骨损伤,轻者表现为骨质疏松、溶骨性改变,严重的会发生病理性骨折,还有一部分患者骨折后出现浆细胞瘤压迫神经引起局部神经受压症状。其治疗要针对骨破坏的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了在疾病过程中使用双膦酸盐外,早期单纯溶骨性骨损伤或是骨质疏松,治疗原发病即可,只要原发病控制好了,骨痛就会逐渐缓解;如果发生骨折需要看发生的部位,如果是四肢长骨骨折,往往很难愈合,需要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如果没有压迫到脊髓,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并不是所有脊柱骨折均需要手术治疗。需要强调的是,脊柱骨折导致截瘫的风险极小,化疗后患者没有明显骨痛时应该尽早下地活动。
第三个并发症是肾脏损害,研究显示肾功能不全和预后明显相关。骨髓瘤肾病主要是MM分泌游离轻链,轻链造成的肾小管堵塞,导致肾小管性肾功能不全。因此,需要足够的尿液将堵塞的管型轻链冲刷出来,所以MM肾功能不全患者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尿液,只有尿量充足,肾脏才有希望恢复。特别是透析的患者,尿量本身就比较少,透析后尿量更少,还有很多患者担心饮水后液体无法排出而限制入量,这样饮水更少,导致肾功损伤进一步加重。所以一定要保证MM患者的饮水量,保证尿量,必要时需要利尿剂,即使透析后也要补液利尿。对肾脏损伤的MM患者,硼替佐米逆转肾功能的概率较大,而来那度胺不是特别合适,因为它主要通过肾脏代谢,肾功不全的患者需要减量,而减量可能会影响疗效,如果不减量可能会加重药物副作用,所以肾功不全患者可能使用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的方案更合适一些。
最后,感染也是MM的常见并发症。MM患者常会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升高,正常免疫球蛋白降低,导致体液免疫缺陷,所以MM患者容易出现细菌感染,例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细菌感染几率会更高一些。另外,采用硼替佐米治疗时可破坏淋巴细胞,包括各种T、B淋巴细胞,导致病毒感染的几率增加,所以硼替佐米治疗时要适当采用一些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总之在新药的治疗过程中不断要预防细菌感染,而且还要预防病毒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中国专家在MM患者的治疗方面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我国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年轻,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然而,疾病诊断相对于国外还是比较偏晚,II和III期患者占80%左右。在细胞遗传学方面,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大约占30%左右,因此许多患者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在治疗上,我们选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大约60%的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方案治疗,还有40%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不能采用硼替佐米治疗,就采用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少部分年龄大的患者以来那度胺为主的方案进行治疗。目前,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中国患者对硼替佐米非常敏感,新诊断患者一线诱导治疗40%~60%患者可以达到VGPR以上的疗效,CR的患者达到20%~25%。如果患者诱导治疗达到VGPR疗效,进一步做移植时疗效会更好,预后也更好。
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研究显示它能延长患者的PFS和OS,进一步改善预后,所以移植在中国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尽管患者对化疗比较敏感,但是如果患者能做移植,还是应该尽量选择移植。遗憾的是中国适合移植患者接受移植的比例不到30%,需要国内专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尽管新药能够改善预后,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还不尽如人意,所以肾功能不全也是不良的预后特征。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上,中国和国外也不完全一致。我们主张尽量应用新药治疗,能够改善肾功能,预后较好。
目前,世界公认的MM预后不良因素包括p53基因的缺失,t(4;14),t(14;16)易位等。我们发现p53基因缺失是一个非常不良的预后因素,这种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方案治疗都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t(4;14),t(14;16)等预后虽然不是很好,但和p53基因缺失相比,还是要好很多,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其预后能进一步提高。尽管现在是新药时代,但针对p53基因缺失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目前还是比较困难。以上就是我们最近研究得出的相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