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今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复旦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陈海泉教授分享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今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复旦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陈海泉教授分享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由于疫情影响,时隔几年后,国内专家第一次在WCLC会场上与国际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请您谈一谈此次参会的感受。
陈海泉教授:因为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很多,工作忙碌,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会议参加。我虽然2011年已是IASLC的会员,但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参会。在疫情过后,我看到WCLC参会的人非常多,中国大陆来了很多学者,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也有很多参会者,我也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您在2023 WCLC第一天的日程中介绍了肺癌筛查的亚洲视角,请分享一些您的报告内容。
陈海泉教授:今年WCLC会议方邀请我做两项报告,其中一项报告的内容是肺癌筛查。在大会第一天举办的IASLC CT筛查研讨会中(WS04:2023 IASLC CT Screening Symposium)上,我介绍了肺癌筛查的亚洲视角(WS04.02:Lung Cancer Screening-Asian Perspective),这是这一环节的主题报告,与大家展开一些讨论,然后进行辩论。这是我第三次代表亚洲在国际会议上作演讲。在2019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年会(EACTS)和202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年会,我也曾代表亚洲作报告。虽然是国际肺癌大会,作报告的学者仍然是欧美专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做更好的研究,争取更多话语权。
每年都会出现新的、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因此每年的报告内容是不一样的。今天在WCLC的汇报内容也得到了中国台湾的学者和加拿大华裔学者的新研究数据支持。我在报告中阐述的一个观点是,亚洲患者的肺癌应该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吸烟的肺癌,一种是不吸烟的肺癌。亚洲的不吸烟肺癌、女性肺癌和年轻肺癌高发,很多是磨玻璃结节型的肺癌,这与西方人的肺癌筛查结果不同。这种肺癌应该怎么筛查?发现以后应该怎么处理?手术和术后随访怎么做?
在肺癌筛查方面,我提出“低龄、低频”筛查策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处理方式与传统肺癌不一样,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这部分患者的术前检查可以非常简单,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做非常复杂的检查。
在手术方式方面,有别于当前对所有肺癌患者不加区别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我们团队主张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我们提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理念,淋巴结清扫“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进行淋巴结清扫、选择性清扫和系统淋巴结清扫。我们从2016年在临床肿瘤学期刊(JCO)发表冰冻病理指导下的亚肺叶切除术的文章,基于临床数据,我们又首次提出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的概念,今年又加入“治愈窗口期”的新概念。
术后随访策略也是不一样的。过去主张肺腺癌术后三年之内半年随访一次,三年以后若没有复发,一年随访一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部分患者若术后CT检查结果良好,可以2-3年内不进行随访。最重要的是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我们做研究发表文章,当下可能看不出这些文章的重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研究发现的价值可以被证明。比如,2010年我们在JCO杂志上发表的首个东亚不吸烟肺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显示,不吸烟肺腺癌的EGFR突变比例很高,改变了大家的认知;2012年的一篇文章发现了RET融合基因可划分一个独立的分子亚型;我们提出微创治疗3.0以及治愈窗口期的概念。这些内容具有开创性,而且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了我们临床实践,使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未来胸部肿瘤诊疗还面临着哪些重要挑战?
陈海泉教授:我们外科医生主要负责早期肺癌患者,一部分可切除早期肺癌患者需要围手术期治疗。围手术期治疗存在三种治疗途径: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或新辅助联合辅助治疗,尤其当免疫治疗的效果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得到证明后,免疫疗法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成为焦点,一些研究证明新辅助或辅助免疫治疗可以提高可手术患者达到pCR和MPR的比例,改善DFS数据,能否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还不得而知。我们最关注的是长期生存,希望能够看到长期生存获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