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与大咖同行,助力中国肿瘤医学发展 ——“艾坦上市两周年庆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2/19 16:39:39  浏览量:3185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年12月16日,“艾坦上市两周年庆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2016年12月16日,“艾坦上市两周年庆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特设了胃肠肿瘤、胸部肿瘤、综合癌种、肝外/介入四大专场,交流肿瘤靶向治疗,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更多进展,同时分享艾坦在多个肿瘤中的探索经验,共同寻求最优效的治疗方案。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南京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以及恒瑞医药总经理周云曙先生做了开场致辞,随后,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 、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秦叔逵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和周云曙总经理(照片自左起)共同开启了艾坦两周年庆仪式,预祝艾坦与中国肿瘤医学一起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

恒瑞医药周云曙总经理
 
  本次“艾坦上市两周年庆”可谓嘉宾云集,星光熠熠,众多重量级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精彩的报告。在上午的全体大会上,恒瑞医药邹建军博士阐述了恒瑞抗肿瘤新药的研发策略,除阿帕替尼外,恒瑞医药后续还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产品正在临床前或已进入临床研究。王广基院士做了题为《阿帕替尼联合细胞毒药物的精准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报告,从药学研究角度分析了阿帕替尼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所在,阿帕替尼通过促进肿瘤微血管正常化改善化疗药物向肿瘤内部组织的递送,从而提高抗肿瘤疗效。秦叔逵教授对阿帕替尼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胃癌的临床前研究进行了细细梳理,利用体外细胞试验和 PDTX模型研究表明阿帕替尼联合四种常用化疗药物(紫杉醇、奥沙利铂、5-FU 和CPT-11)治疗胃癌以及胃淋巴瘤均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为阿帕替尼联合细胞毒药物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学依据。解放军307医院的徐建明教授随后进行了《探索、假说、循证——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前沿探索》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研究的思路以及和免疫治疗联合的一些文献进展,为未来抗血管生成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李进教授就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的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并详细阐述了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进展结直肠癌患者的IV期研究的进度,目前该研究完成653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位0S 4.8个月,非常令人欣喜。李教授表示对该试验的结果非常有信心,呼吁进一步加快入组速度,为临床提供更为充分的循证学证据。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的进展与探索》,全面展示了阿帕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表明阿帕替尼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是未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一大趋势。韩国首尔峨山医学中心的Yoon-koo-kang教授也莅临了本次大会并介绍了阿帕替尼在韩国的临床研究进展,为阿帕替尼增添了来自中国以外地区的研究证据。
 
恒瑞医药邹建军博士

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

解放军307医院徐建明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

韩国首尔峨山医学中心Yoon-koo-kang教授
 
  上午全体大会结束后,秦叔逵教授和周云曙先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两位分别从阿帕替尼的基础研究和研发历程角度讲述了自己的心得。
 
  秦叔逵在访谈中深入而具体地阐述了阿帕替尼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关于该研究的初衷,秦教授表示:“经上市的阿帕替尼目前仅批准用于单药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基于医学伦理也仅在标准化治疗失败后再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然而阿帕替尼长期用于末线治疗也不现实。再者,受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联合诸多成功案例启发,阿帕替尼在与化疗药物联合方面也有所探索。总之,阿帕替尼是否有效仍需要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因此,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进行了这项阿帕替尼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基础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阿帕替尼是否还有其它作用机制以及阿帕替尼是否与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对阿帕替尼在二线治疗甚至一线治疗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该研究通过从体外到体内、动物模型到人体模拟循序渐近地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体外细胞实验证实,阿帕替尼分别联合紫杉醇、奥沙利铂、5-FU,均加强了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紫杉醇联合后协同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其机制需得深入研究。二、通过动态观察荧光标记发现,采用阿帕替尼后肿瘤明显缩小,联合用药肿瘤进一步缩小,肿瘤解剖后发现肿瘤血管密度也有所降低,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抗肿瘤作用。三、6例PDTX模型研究表明,阿帕替尼联合四种常用化疗药物(紫杉醇、奥沙利铂、5-FU 和CPT-11)治疗胃癌以及胃淋巴瘤,均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该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阿帕替尼可能存在其它机制,抗血管生成是主要机制,但不是唯一机制,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证实。另一方面,为未来联合化疗提供试验基础。目前临床上已启动了小范围内临床试验数据证实针对晚期胃癌患者,阿帕尼替尼有协同作用。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包括不同剂量、协同方法、协同机制的探索等。
 
  周云曙先生回顾了恒瑞医药在新药研发方面的经验:“恒瑞医药在国内制药企业创新方面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过去恒瑞医药以仿制为主,1995年中国修订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后,恒瑞医药开始转向自主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法出台后,中国制药企业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一、等待专利期结束后进行仿制,门槛低、竞争力大、成本控制要求高。二、自主研发专利药,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等特点。在此背景下,恒瑞医药毅然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纵观阿帕替尼的研发历程,对国内制药企业的启发如下:自主研发药物道路坚难,时间较长,投入较大,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第一、人才,整个研究团队应足以支撑整个创新体系;第二、财力,即持续不断的经费投入。恒瑞医药用于研发的经费占总销售额10%,2000年到现在持续投入的经费达60亿。第三、长远的发展理念,这需要“掌门人”进行决策。”
 
  最后,周云曙总经理表示,阿帕替尼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点产品,被万钢部长列为三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前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产品已经上市两周年,更适用于中国患者疾病谱,且费用相对较低,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除阿帕替尼外,恒瑞医药后续还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产品正在临床前或已进入临床研究,将继续发扬为中国患者提供更优良、更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秦叔逵丨胃肠肿瘤

分享到: 更多